English

保护水土资源 加快西部开发

——水利部、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座谈会发言摘要
2000-03-10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编者按日前,水利部、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邀请对水利水土保持工作非常关心并有深入研究的领导、专家进行座谈研讨。大家围绕西部大开发,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本刊特摘发其重要观点,以飨读者。

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 钱正英

土壤侵蚀和水流冲击造成的移山填海现象是自然地质过程,但我们现在所说的水土流失是指由于人类的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加重了土壤侵蚀的现象,它大大破坏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我国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特别严重,可以说,水土保持工作是西部大开发的生命线。

水利部最近的一次卫星遥感调查与80年代末的遥感调查相比,东部地区水土保持情况总体得到改善,而西部地区水土流失则加重了。在这次研讨会前,我们几位同志到西南调研。当地同志说,虽然森林覆盖比重有所增加,水土保持的典型地区有所改善,但有的省水土流失面积有所增加,这是必须引起大家关注的问题。

水土流失情况为什么会加重?一是森林过伐;二是土地过垦;三是草地过牧;四是建设破坏。针对这四个原因,当地同志提出的综合治理措施是:天然林保护;25度以上坡地退耕还林;5度至25度土地坡改梯;通过水利工程将有条件的土地建成节水高效高产农田。

水土保持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解决西部地区的水土保持必须要以系统的观点来开展工作,在宏观上要从大流域范围讲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小流域治理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要想搞好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决不是哪一个部门单独能完成的,需要上下各级各方面胸怀全局、主动配合、互相学习支持。千万不要搞小算盘,争项目,争投资。

西部水利开发要有新思路

水利部部长 汪恕诚

搞好西部地区的水利开发,一定要有新思路。要用全局的观点、系统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研究西部地区水利发展问题。

西部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水土流失面广,治理难度大,任务十分艰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能不能取得实效,关系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也关系到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长治久安。我认为,在当前形势下,治理水土流失,既要坚持几十年来实践的成功经验,又要根据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及时调整思路,采取新的对策,加快防治步伐。

第一,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以节约保护、综合治理、合理开发、有效利用水土资源为主线,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认真落实朱总理提出的“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措施,加快退耕还林还草步伐,恢复和建设良好生态环境,抓住当前以粮食换林草的大好机遇,依照《水土保持法》的规定,对25度以上陡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第三,以长江、黄河上中游地区为重点,以县为单位,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适应新形势,进一步优化水土保持措施配置,加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力度。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发展,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水利部门要全力以赴,发挥应尽的职责,精心组织。我们坚信经过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广大西部地区一定会呈现出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山川秀美的新面貌。

抓住机遇加快治理

中央政策研究室研究员 艾云航

建国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当前面临的形势仍很严峻。全国水土流失、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尤其是西北沙区、黄土高原和长江上游等地区,生态环境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还很严重。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直接威胁和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对此,我们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一要突出重点,科学规划。要把水土保持、环境生态建设列为西部开发的重点项目,结合土地流域治理,规划建设一系列生态工程,做到以大流域重点治理为骨干,小流域治理为单元,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二要重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科研成果、先进技术、优良种苗的普及推广,搞好技术指导和科技服务,不断提高科技含量;三要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督执法,要强化监督执法,切实控制人为水土流失;四要加强领导,密切合作。各级政府要把水土保持环境建设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列为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得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各个方面都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搞好综合治理。

生态环境建设是开发基础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杨振怀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一个规模宏大历史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有长期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准备,也要量力而行,尊重群众的意愿。

中央提出,要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切入点、基础和生存的根本,我认为非常好,因为在现代工业开发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对此必须在一开始就要有相应的措施。特别是乡镇企业和私有企业,将来在西部会有大发展,一定要记取淮河流域污染的深刻教训,决不能把东部落后的工艺、落后的设备转到西部去。中国的地势是西部高东部低,“一江春水向东流”,西部如果污染将会影响全国。因此,在西部开发过程中,水污染的防治和整治、一些工业对环境的破坏,必须要加以研究和重视。

我认为,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搞综合规划,政府各个职能部门要密切团结协作,农林水牧与综合部门要形成合力;同时也不能越俎代密,要在地方党委尤其是县乡两级的带动下,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动群众自觉地参与。

生态环境建设与其他基本建设一样,也要建立质量终身责任制,领导人决策责任制,部门领导负责制。各级人大要监督决策人、项目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的三个终身责任制的执行。各级政府也要依法行政,搞好开发工作。

规划要尊重经济和科学规律

国家计委发展规划司副司长 宁吉喆

西部开发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不可能在短期内就见到明显成效,因此做好规划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西部开发规划不是一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涉及自然、科学、社会、民族等各个方面。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提出,要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抓好科学认证,在各个专业部门规划的基础上,做好宏观规划。

涉及到西部的事,许多人感到知识还很不够,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还存在争论,比如对影响西部生态环境的决定因素要做重大研究,要得出一致意见,以确定50年西部开发规划能将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治理、恢复到什么程度。对这些问题,既要充满信心,又不能提过高的要求。

国务院领导要求,西部开发规划一要尊重经济规律,二要尊重科学规律。因此我觉得,在西部开发的论证中,科学界必须广泛深入地参与其中,否则就会交不必要的学费。

科学界经过多学科的论证后,还要在干部当中普及水利和水土保持等基础知识,因为不同部门的决策都涉及到资源配置,违背基本常识就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必须建设生态型经济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 王浩

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先天不足,在科技水平、工业结构、基础设施、财政积累能力、投资效率、市场条件等方面与东中部存在明显差距,简单承袭其他地区的发展模式只会得不偿失。面对生态恶化的威胁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建设生态型经济。

从西北地区水资源与其他自然资源的关系看,无论土地开发还是矿产资源利用,均要以水资源为基础。应当通过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协调人工生态与天然生态的关系。过去为解决粮食问题到处开荒,占用了优质草场,而受资金和水的制约又不能保障适宜的灌溉条件,结果形成了大量中低产田。牧业发展过去基本沿袭传统模式,主要依赖天然草场放牧。大规模引水普遍引起下游绿洲生态退化,致使草场面积减小。事实说明,西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处理好农林牧三者间的关系,农、林、牧业的面积比例要合理,形成农—林—牧有机转化,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兼顾的农林牧业体系。

综合整治土地退化

中科院院士 郑度

我国西部地区面积辽阔,自然条件差异很大,主要的退化土地类型与温度、水分条件以及自然区域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各种类型退化土地的形成、演化过程不一,不同区域退化地的整治战略与措施也迥然有别。一定要根据不同区域的情况来考虑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退化土地的综合整治问题。

我国沙质荒漠化广布于西北、华北中温带和暖温带的干旱、半干旱和有季节性干旱的半湿润地区,其防治战略、对策和措施也是不同的。一些地区的成功经验和有效措施有其时空的局限性,也需要分析其适用的自然区域和具体条件,还应对整治的过程与动态演化规律进行监测,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不断加以总结和提高。作为整体流域,无论环境还是发展都需要统筹安排、上下游兼顾,将土地退化的综合整治与区域发展结合起来。

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国务院研究室 郭玮

近年来,治理水土流失,特别是在西部地区保护水土资源,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西部地区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不仅仅是一个地区性的经济发展问题,而且是一个关系国家生态安全的问题。生态安全与军事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一样,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在我国生态安全的各种因素中,国土安全、水的安全、环境安全、生物物种安全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隐患。但深入分析就会发现,在各种威胁因素中,水土流失、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影响,范围最大,程度最深。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2%,每年流失沃土100多亿吨,流失的氮、磷、钾等养分远大于全国化肥总产量。不论是国土安全,还是水的安全问题,矛盾最突出的地方在西部,矛盾的根源也在西部。全国80%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积在西部,每年新增的荒漠化面积大都在西部,输入长江、黄河的泥沙也大部分来自西部。因此,解决好西部地区水的问题,保持水土资源,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关键。

生态环境问题亟待解决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王礼先

我国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已经取得巨大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生态环境建设的质量标准不高,水土流失治理的综合性、整体性不够,建设经费重复投入、生态环境意识与法制观念淡薄、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治理成果技术含量低。为此,我建议:

——要进一步提高对生态环境建设长期性与艰巨性的认识。我国生态环境恶化既是人为因素破坏的结果,同时也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自然条件有很大关系。我们应该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有步骤地实施《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以小流域为单元,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综合开发相结合,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评估要像经济效益一样,有具体的量化指标。小流域治理与开发相结合,把防治水土流失与提高农业生产结合起来。

——建立健全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强政策扶持。建议中央财政将生态环境建设资金列入预算统筹安排,并逐年增长。银行增加用于生态环境建设的贷款,并适当延长贷款偿还年限。

水是西北开发的关键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师大资环学院教授 刘昌明

水的问题是西北开发最为关键的问题。首先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兰州以西的甘、蒙、青、新的绝大地区降水量低于300mm;其次是空气干燥、蒸发旺盛;第三,西北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河流多为内陆季节型河流,内陆流域中的降水量最终消耗于蒸发蒸腾,径流在流域发生而且在流域内消耗。显然,西北内陆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需水之间存在着矛盾。在西北的开发中应充分考虑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西南地区水资源有巨大的开发前景,但目前的开发利用程度很低,据有关资料,西南水资源总量利用消耗率为0.9%,而西北地区河西走廊内陆河达75.4%,显见,西南水资源的开发是西部大开发中的一项重点,不仅可带动西南的经济,而且有利于全国能源与环境问题的解决。

此外,在西部地区还要大力发展雨水收集和集水农业,以解决分散缺水的问题。

保持水土资源是关键

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乾清

保护水土资源、建设生态环境,是西部大开发的先行和基础性工作,也是西部大开发成败的关键所在。

为了健康有效地在西部地区推行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我认为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总结经验,防治并重,搞好规划,防止盲目行动或一哄而起。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差异很大,治理保护的重点和方法应因地制宜,不要简单地推广异地经验,不能生搬硬套某种治理模式,必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以确能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当地生产面貌,并使当地群众获得实际效益为目标,克服盲目性,防止一哄而起。

——重视工程质量,加强工程管理。在开展一项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时,要自始至终将工程质量放在重要地位,宁愿少些,但要好些,不要盲目追求进度、追求规模,必须搞一项成一项、受益一项;要自始至终注意工程的养扩维修和人工造林种草的抚育保护,要尽快建立并完善管理工作体系。要认真吸取过去水地保持措施边修建、边破坏,种草不见草、造林不见林的历史教训。

——坚持不懈地开展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和科学实验,推广适用技术,提高各种措施的科学技术含量,使各种措施技术先进、效益可靠。

重视长江上游水土保持

长江水利委员会教授级高工 史立人

长江上游生态环境脆弱,尤以水土流失最为突出。从自然环境看,不少地区地势陡峻、构造破碎,土层瘠薄,雨量集中,水土流失的潜在危险很大。而人口相对密集,人为活动频繁,长期的乱砍滥伐,陡坡垦殖,超载放牧,加之山区开发建设项目忽视必要的水土保持措施,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针对当前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亟需加强基础数据收集整理工作,以解决技术储备不足的问题。水土保持工程的前期文件,大多以规划的形式出现,一规到底,与国家基本建设项目的管理程序很不协调,这种状况亟需改变;要加强陡坡耕地退耕和林草植被的建设力度,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必须逐步退耕。改造坡耕地、修建水平梯田,种植经济林果,不能一改到顶,几个山头连片,严禁毁坏林草植被搞山地开发。

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调整思路,奋力拼搏,努力开创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新局面,为实现西部开发作出应有的贡献。

注重科学对症下药

陕西省水利厅教授级高工 王正秋

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是影响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它又是黄河泥沙的症结所在。

要山川秀美,建立和维护生态环境,关键是林草植被要上去。当前生态环境建设中,加大林草建设力度,退耕陡坡地种树种草增加覆盖的决策无疑是正确的。但植树种草不等于水土保持,就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而言,我认为主要应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控制水土流失,根治和减轻洪水灾害,减少入黄泥沙;二是大力种树种草增加覆盖,改善生态环境。这两方面内容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同等重要,哪一方面都不容忽视。森林一般通过截留雨水,枯枝落叶层吸蓄和林地土壤的渗蓄来影响雨洪径流,发挥滞洪效益。而在连续暴雨或特大暴雨情况下,其作用大大降低。因之,根治水土流失,防治黄河水患,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靠任何单一治理措施都不会奏效,单靠种树种草也根本不可能最终解决水土流失问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